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中国绿色时报5月13日报道2005年以来,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杭州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创建工作已有一个良好开端。在此基础上,全市将以志在必得的信心、决战决胜的勇气、求真务实的作风,举全市之力,聚万众之心,确保今年实现创森目标。一、森林对人类意味着什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首先要了解森林、熟悉森林,特别要了解森林对于人类的特殊价值,回答好森林对人类意味着什么这个大问题。(一)森林是人类的摇篮。
如果说水是生命的源泉,那森林就是人类的摇篮。自生命从海中登上陆、爬上树,最终与猿猴握手道别,这个过程就是在森林中完成的。
自人类在森林里采集狩猎,直到走出森林过上游牧生活,也正是森林为人类提供了居所、食物和水源。可以说,森林是人类的母亲。没有森林,就没有人类。
(二)森林是文明的依托。人类文明的兴盛,历来都是以森林为依托、以良好生态为基础的。
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诞生地,都与当时这些地区有着茂密森林、良好生态密切相关。而人类文明的毁灭或转移,也往往是森林消失、生态恶化的结果。
可以说,森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标志,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没有森林,就没有文明;失去了森林,就失去了和谐,失去了未来。(三)森林是资源的宝库。
森林除了能够为人类提供木材以外,还能提供大量食品、药材、矿藏和工业原材料。森林中有着丰富的物种资源,地球上90%以上的陆生植物和绝大多数动物都生存在森林中。野生生物基因库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无法估量。
此外,森林带给人类的精神文化价值、旅游休闲价值、身心健康价值,也不可低估。可以说,没有森林,人类就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绿色资源。
(四)森林是绿色的屏障。森林与湿地、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灾减灾等多种生态功能。
据统计,全球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氧气。森林也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能量基地。有科学家估计,森林中一种植物的灭绝,可能会造成10至30种动物消失。
可以说,森林不仅是绿色的资源宝库,更是维护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总之,森林不仅具有生态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对森林的极端重要性,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二、国家森林城市对杭州意味着什么国家森林城市,不仅仅是一块牌子、一项荣誉,它有着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寓意。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品质生活、品质城市等等,都能从国家森林城市中找到注解。(一)国家森林城市是杭州的又一张“金名片”。
近年来,杭州先后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东方休闲之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城市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等一系列国家级、世界级荣誉和桂冠,极大地提升了杭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和国家林业局组织评选的国家森林城市,是去年国务院全面清理整顿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以后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金字招牌”,其含金量不亚于杭州已获得的荣誉。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必将为杭州城市再添一张“金名片”。(二)国家森林城市是生态文明的代名词。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行动纲领,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和四大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这是党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上的升华。
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生态建设仍是杭州的一块“短板”。就城市森林建设本身而言,全市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已连续多年实现增长,目前森林覆盖率高达64%,但同时也存在区域分布不均、乔木林比例不高、整体生态效能发挥不佳等问题,特别是全市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5.1立方米,仅为美国人均水平的1/16。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有助于提升全市生态环境“硬件”建设水平,而且有助于在全社会进一步确立生态文明理念,树立全新的生态价值观、责任观、消费观、政绩观,推动全市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国家森林城市是生活品质的同义词。杭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了建设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奋斗目标。“生活品质”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环境五大生活品质。
城市森林具有多功能性和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特征,对于建设“生活品质之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意义重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生活品质,营造一流的人居环境,让杭州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花更艳,让人民群众喝得上干净的水,呼吸得上新鲜的空气,看得到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享有优越的人居环境,进而达到让人民群众健康长寿的目的。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间,要让杭州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一定要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高度,深刻认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大战略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创森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三、杭州怎样交一份出色的答卷自2004年以来,我国的创森活动已连续开展5年。
全国已有7个城市跻身国家森林城市之列。前几年,杭州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誉称号。
而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是一篇文章的上下篇。只有把上下篇都写出色,杭州才称得上是国际花园城市。
为此,我们必须下最大的决心、花最大的力气,出最硬的举措,求最佳的效果,确保今年创森成功。(一)创新理念。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借鉴成功经验,进一步确立“抓科学发展是政绩,抓城市森林建设也是政绩而且是最大政绩”的理念,确立“绿化是城市的基础设施”、“绿色是杭州城市的特色”、“绿化率就是生活品质”的理念,确立“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赋予城市森林以首要地位、在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中赋予城市森林以重要地位、在构建和谐品质城市中赋予城市森林以基础地位”的理念,确立“城市森林建设投入也是生产性投入,而且是回报率最高的生产性投入”的理念,在创新理念中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分解责任、抓好落实,确保创森成功。(二)明确目标。
创森本身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创森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市的城市森林建设水平,“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营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的最佳人居环境,只有老百姓享受到了最佳人居环境,杭州才是名副其实的国家森林城市。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实现“四大提升”:一是实现从注重绿化率向注重林木覆盖率的提升;二要实现从注重视觉效果为主向注重生态效果为主的提升;三要实现从注重绿化用地面积向注重绿化空间的提升,关注绿化细节问题;四要实现从注重建成区绿化向注重城乡统筹绿化的提升。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要有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宣传一个城市的环境,多种树木、多建绿化就是最好的广告。(三)加强领导。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关键在领导。
要在全市努力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四套班子合力抓、条块结合共同抓、专门机构具体抓的良好格局。要把创森工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市直单位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措施不力、行动迟缓、推诿扯皮、影响创建工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批评教育、限期整改,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四)全民参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基础在群众。人民群众既是创森的受益者,更是创森的主力军。
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创森为人民、创森靠人民、创森成果由人民共享、创森成效让人民检验”,搞好宣传发动,落实“三问四权”,普及生态知识,倡导生态道德,充分调动672万杭州市民和200多万外来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广泛参与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生活品质之城”万人签名和绿化造林等活动中来。宣传舆论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植绿、爱绿、护绿、兴绿”和“保护生态光荣,破坏生态可耻”的良好风尚,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创森工作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的生态文明意识。
(五)加强保障。强化对创森活动的保障,重点是落实“三有”。一是“有人管事”。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的《杭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承办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工作总体方案》要求,把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单位、人头。
二是“有钱办事”。市和区(县、市)两级财政要把城市森林建设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同时要积极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和养护森林绿地,多元化、多渠道筹措城市森林建设资金。
三是“有章理事”。要抓紧编制《杭州市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执行。抓紧开展城市森林立法调研,出台《杭州市城市森林管理条例》,推动全市城市森林建设、管理和养护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我相信,有国家关注森林组委会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有全市人民的努力,杭州一定能实现创森目标。
本文来源:米乐m6appAPP-www.zuoshankeji.net